黄楚标委员:引入民营资本助力临空经济区建设
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和原位杂交等技术,明确了该基因的表达区域以及与油胞发育过程的联系。
此外,研究人员还验证了设备采集到数据的可靠性。研究团队面向多脑区同步记录的需求,通过系统优化光学、电子学和机械方面的设计,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轻的(0.43克)的超紧凑头戴式荧光显微镜TINIscope,并在自由活动的小鼠上实现了对四个海马亚区神经元钙活动的同步成像。
作者: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2/2 13:26:15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最轻的头戴式荧光显微镜问世 1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疾病与脑认知研究所毕国强团队和深圳理工大学(筹)周鹏程团队合作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最新成果通过定量行为分析,佩戴四个设备并没有对小鼠的自由活动产生明显影响。实验小鼠佩戴四个TINIscope显微镜实物图 研究团队供图 该显微镜的尺寸和重量优势使其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变得更加容易。在光路方面,头戴式设备的荧光激发光路(LED侧)和采集光路(CMOS侧)通常为垂直排列。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对小鼠海马四个亚区的神经元进行钙浓度指示蛋白GCaMP6s标记,并利用TINIscope进行四脑区同步成像。
TINIscope与五美分硬币对比图 研究团队供图 传统的头戴式设备重量大约为2克,在小鼠等小动物头上植入4个设备会因为较大负重而影响其正常自由活动。此外,TINIscope在安装时更易调节角度,可实现最小间距为1.2毫米的两个脑区的同步成像,基本上实现任意四个目标脑区同步记录。就比如科研和科学城规划,科研做累了,我就思考科学城规划,规划做累了,我再去做物理实验。
2018年我们联合研究团队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我们实现量子计算机的晶体管提供了可能性。正如年轻学生在不断和大师的对话和思想交流中,逐渐形成更好的科学品位、提出更好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和历史上的人类大师对话和交流最多的,相信它也能提出更好的科学问题。取得过若干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推动世界上亮度最高的梦之环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规划和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史,要在历史中和大师对话。可见,梦之线的建成,帮助我实现了科研梦想,现在它还在帮助更多科学家实现他们的科学梦想。我每一次做选择,都很少瞻前顾后。不过,就科研而言,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科研问题的选择。
科学家的责任,不仅仅是从事科学研究 文汇报:您是物理学家,而怀柔科学城的规划,和物理学研究的关系并不大,您为什么会投入这些工作? 丁洪:科学家的责任不仅仅是从事科学研究。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好品位的科学家会提出好的科学问题、做出好的科学。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顶级科学家特有的品质,比如,兴趣非常广泛,他对世界万物都有兴趣,而且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不限于物理学,甚至不限于科学,囊括了美学、哲学、政治学等等。其中一件是科研,另外一件可以很随兴。
我相信,未来也许会诞生阿尔法爱因斯坦。我常常会鼓励新生看一部电影《大地惊雷》,从中,他们会领悟到什么是持续的热情、专注力和坚毅。
2015年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我的团队也一样,厉害的学生未必是最聪明、最有天赋的学生。
文汇报:从您的成长经历看,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和年轻人分享的吗? 丁洪: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大师引导,非常重要。历史上,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之所以能做出很多科学发现,他们的思考范式和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平均每10年,就会有一个新发现。文汇报:除了多和大师交流,您认为学生成长中还有什么非常重要的要素吗? 丁洪:就物理研究而言,尤其是实验物理研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作者:姜澎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2/23 8:13:49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新科院士丁洪:跨界带给科研灵感与激情 丁洪,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他在物理学领域被同行所熟知的三个梦,都是对跨界的注解——主持在上海光源建成了一条指标先进且高效高产的用户线站梦之线。
为科学研究而建的科学城,当然应该由科学家自己来规划。他是一位诺奖得主,比我大44岁。
因为我从事的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需要大装置,物理所提供的机会更适合我。1968年出生的他,至今完成的四个发现都对物理学带来巨大影响——1996年在铜基高温超导体发现赝能隙。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文汇报:现在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存有不同的看法,您研究的拓扑量子比特应该也会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 丁洪: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工智能会给科学带来极大改变,可以使科学发展进入加速度时代。
日前,丁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很多时候,做物理实验需要依靠别人的设备,我有两个发现,就是在日本的实验室和瑞士的实验室完成的,其中一个发现和别的课题组发现只相差一两天,真的体会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我做选择很少考虑得失,我常常想,我比他年轻多了,没有理由选择安逸的生活,或者在做选择时把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考虑。2008年,香港大学向我发出邀约,面试期间恰好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电话。
我可能算是行动派,2022年决定加入李政道研究所时也是我第一次到李所来交流,当时,我就被李所的目标——建成世界科学家理想中的研究机构所吸引,这也是我的梦想。如果让丁洪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他常常说,是幸运。
2008年在铁基超导体中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也正因此,我常常会同时做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可以换脑子的事。
他到90岁时还在追求科研上更高的目标。人需要丰富的生活来获得激情,所以我既可以熬夜搞科研,也可以熬夜娱乐。
于我而言,有梦想,就要想办法去实现。当时我在读研究生,他来我们实验室交流,我听完他的发言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的观点是错的,而且,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读博士时,为了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我在地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周,一年到头,我可能有半年多时间都是在地下实验室度过的,那里几乎没法见天日。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从事物理学研究,需要具备很强的社交能力。
每一位学生加入我课题组时,我都会鼓励他们为自己而做科研。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
从事实验物理就像成为一个小作坊主,要能提出好的科学问题,能规划实验路线,并懂得和人打交道。2015年完成建设当年,我就用梦之线在固体材料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
当然,他平时也非常热心向别人伸出援手。同时也需要有组装集成的能力,因为实验物理越来越向大科学方向发展。